torreyanuts

私人交谈

©torreyanuts
Powered by LOFTER

新情况,用心面对

       事到如今,只要是吃文字饭的,谁也淡定不了,以往是以往,现在是现在。本人已没文字饭吃多年。纸书横盘,但是人气还是要搞的,纸上不行就在网上,烧钱也得搞。在先锋书店调研多日,中国的纸媒已病入膏肓,雪上加霜,自身不行,外部环境更不行。再过五年恐怕都难复苏。这与欧美是不可比的,欧美出版规则是完善的,版权保护是可靠的。中国纸媒在媒体变革之前就是无序状态崩溃了。再说欧美没有某某部。不说这些,眼下抱怨再多都没用。

        面对现实,抢救自己的文学,读者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被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今天从后台查看了一下《雾爱》里日记短文的阅读数据,用短文锁住读者的目光也许是有效捷径。一篇阅读五千次,十篇阅读五万次,一百篇就是五十万次,这只是某一时间段的计数,阅读数每时每刻都在递增。眼下的读者是没有耐心的读者,也是不需要导向的读者。用真实地表达和叙述,相信心与心在偶然相遇(目光和文字)刹那间的沟通。多元阅读时代的读者只在意自己的目光和自己的感受。

        北岛也罢,陈丹青也罢,签售场面都够火爆,但是我也注意到书店里仍有相当一些读者不为所动,他们坐在边边角角看自己想看的书,他们读的那些书高深,高雅,形而上?本人镜头猎到的并非是。也就是说阅读已呈现真正的多元化。

        所有人手上都拿着手机,看书的人手上也在玩手机,就是排队买书等候签名也在玩手机。这个节点已经成为他们生命和生活中不可离开,不可缺少的依恋。

       先锋书店是各种年龄层的有精神需求的一群人最喜欢的空间,它是这个城市最前卫,最多元,最可能与烦人的市井生活隔离开来的地方。有这么一个空间,他们在这里阅读,在这里发呆,在这里疗身心被社会环境所虐的伤害,他们在这个空间寂寞而不孤独,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人,自己的同类,同路人,无需相识,默认他们,我们是同一个存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昨天,明天都无所谓,不重要。

       到书店读书的人未必是为了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多数是对各种繁杂和烦恼生活的暂时逃避和暂时疏离。到这里来,拿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手机的内容也和看书的心情一样。他们需要的是先锋书店这样的环境。在这样的有书的境里呆着,用一种专注与世事隔离开来。

       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是鱼水关系,没有读者,再好的作品,再好的书,都是沉睡形式。怎样激活一本书?一个文本让它从沉睡或休眠形式种醒来?让它像🐟一样游弋到读者的眼前 ,我想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作者都像北岛和陈丹青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浪潮激荡与积淀的可圈可点可渲染的背景。(文/王心丽)

评论(3)
热度(21)